一、竞技体育教练员
(一)系统掌握体育专业理论知识,掌握体育项目训练的前沿技术手段和方法,能够承担本项竞技体育运动的技术传授、专项训练和竟赛指导工作。
(二)具备培养、指导初、中级教练的能力。
(三)取得1项以上运动员培养训练、竞赛指导方面的代表性成果,被相关部门(或社会组织)采纳、认可或应用,经评审委员会专家认定,具有较高水平理论研究或实践指导价值。
二、体能教练员
(一)系统掌握体能训练专业理论知识,掌握国内外体能训练的前沿技术手段和方法,熟知运动员和运动项目的特点,能够对测试数据进行有效处理,主管训练的运动员须达到黑龙江省运动队体能锻炼标准。
(二)能够使运动员具备高质量的体能训练动作模式,具备基本的身体灵活性和稳定性,使运动员的身体符合本项目专项比赛的要求。
(三)具备培养、指导初、中级教练的能力。
(四)取得1项以上体能训练指导和运动素质提升方面的代表性、标志性成果,被相关部门(或社会组织)采纳、认可或应用,经评审委员会专家认定,具有较高水平理论研究或实践指导价值。
三、群众体育教练员
(一)掌握群众体育锻炼和比赛的理论与方法,能够承担本项群众体育活动较高水平的技能传授、健身指导和竞赛组织工作。
(二)掌握体育类社会组织管理的理论与方法,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组织能力,能够指导基层体育类社会组织的工作并取得较为良好的成效。
(三)具备培养、指导初、中级教练员的能力,获得省级体育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。
(四)取得1项以上群众健身指导和竞赛组织方面的代表性、标志性成果,被相关部门(或社会组织)采纳、认可或应用,经评审委员会专家认定,具有较高水平理论研究或实践指导价值。
取得中级教练职称后,从事教练工作满5年;或具备博士学位,取得中级教练职称后,从事教练工作满2年。
一、竞技体育教练员
优秀运动队教练员,至少取得下列成绩之一:
1.训练2年以上的运动员,或训练2年以上的运动员输送后4年内,3人(次)获奥运会前8名,或5人(次)获世界锦标赛、世界杯赛(总决赛)前8名,或1人(次)亚运会、亚洲锦标赛、亚洲杯(总决赛)前3名,或1人(次)全运会冠军,或2人(次)获全国锦标赛、全国冠军赛(总决赛)冠军,团体项目全运会前3名(集体球类项目前12名),或团体项目全国顶级联赛冠军(集体球类项目前8名)。
2.训练 1年以上的运动员,向上级训练组织输送9人并有3人代表国家队参加亚运会、亚洲锦标赛、亚洲杯(总决赛)、世界锦标赛、世界杯(总决赛)或有1人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比赛。
3.创破奥运会项目世界纪录1次,或创破非奥运项目世界纪录2人(次),或创破奥运项目世界青年纪录、亚洲纪录、全国纪录2人(次)。
4.培养出6名运动健将。
体育运动学校教练员,向上级训练组织输送9人以上,同时至少取得下列成绩之一:
1.训练1年以上的运动员,输送后7年内在全国最高水平比赛获2人(次)冠军或3人(次)前3名,团体项目获前8名(集体球类项目获前12名);或亚运会或全运会2人(次)前3名。
2.训练 1年以上的运动员,输送后4年内在全国青年最高水平比赛中获2人(次)冠军(团体项目、集体球类项目获前3名)。
3.训练1年以上的运动员,在全国青少年儿童最高水平比赛中获3人(次)冠军或在省运会比赛中获6人(次)冠军(集体球类项目获2次冠军)。
4.训练 1年以上的运动员,输送后有3人(次)入选国家队;或1人(次)代表国家参加亚运会、亚洲锦标赛、亚洲杯(总决赛)、世界锦标赛、世界杯(总决赛)或奥运会比赛。
二、体能教练员
长期从事体能训练工作,其训练2年的运动员,或训练2年的运动员输送后4年内业绩比较突出,同时至少取得下列成绩之一:
1.5人(次)获奥运会、世界锦标赛、世界杯赛(总决赛)前8名。
2.2人(次)获亚运会、亚洲锦标赛或亚洲杯(总决赛)前3名。
3.全运会2人(次)冠军或3人(次)全国锦标赛、全国冠军赛(总决赛)冠军,或团体项目全运会2次前3名(集体项目2次前 12名),或全国顶级联赛2次冠军(集体球类项目2次前8名)。
4.训练的运动员创破奥运会项目世界纪录2次,或创破非奥运项目世界纪录3人(次),或创破奥运项目世界青年纪录、亚洲纪录、全国纪录3人(次)。
5.向上级训练组织输送11人并有5人代表国家队参加亚运会、亚洲锦标赛、亚洲杯(总决赛)、世界锦标赛、世界杯(总决赛)或有2人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比赛。
三、群众体育教练员
长期从事群众体育训练工作,业绩比较突出,至少取得下列成绩之一:
1.训练 2年的人员,或训练2年的人员输送后4年内,有1人在全运会群众体育项目比赛中获亚军(二等奖),或1人(次)在全国性群众体育单项比赛中获冠军(一等奖)。
2.训练 1年以上的人员,9人输送至上级训练组织,并有7人在省级各类群众体育项目竞赛中获冠军(一等奖)。
3.具有相对固定的执教人群、执教地点、执教项目,执教人数5年内每年都在150人以上。所指导的人员5年内有20 人获得市(地)体育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。受众人群的体质和运动能力得到明显增强,在组织群众体育活动中产生较大的效果和影响,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。